詔安是閩南烏龍的茶產區(qū),史載有近四百年的種茶史。當地人飲茶十分普及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沖泡功夫茶的茶具。因地處福建、廣東交界,詔安的茶類資源豐富,既有福建閩南烏龍品種,亦不乏單叢品種,茶文化亦在此匯聚、碰撞,交融出獨特的詔安茶文化。而最為特色的當屬“詔安八仙茶”。
關于“八仙茶”母樹的往事
八仙茶是由漳州的茶學專家鄭兆欽鄭老選育而成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,詔安縣的茶葉生產剛剛恢復時,整體水平比其它茶產區(qū)落后許多,當地的茶葉年產量不高,從安溪、武夷山等地引種的良種也存在相應“水土不服”的情況。那時詔安茶區(qū)亟需選出適應當地環(huán)境的高產、優(yōu)質、抗病蟲害的茶種,落后的面貌才能改觀。
1965年,時任縣茶葉收購站技術員兼評茶員的鄭兆欽帶隊在秀篆老茶區(qū)發(fā)現了一片與眾不同的茶樹,于是移回20株進行長年的觀察對比,選育出最優(yōu)質的單株,后命名“八仙茶”。這十七棵母樹,就是從單株上剪取扦插下來的母本。
在那個條件匱乏的年代,選育之路困難重重,經過專家組多年嘔心瀝血的辛勤努力,“八仙茶”才得以誕生,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選育的國家級烏龍茶良種。
八仙母本園位于白洋鄉(xiāng)的舊宙村。小喬木型樹株高大,粗約十幾公分的樹干上青苔斑駁,樹干間距雖大,長高的樹冠則緊密交織。茶旁立了兩塊石碑,一塊詳述八仙茶的歷史,一塊展示了八仙茶樹的優(yōu)質資源保護區(qū)。
云山深處訪古茶
詔安第一峰龍傘崠有著豐富的古茶樹資源。這里的古茶樹散落在林山深處,其中小面積分批種植的茶園也有不少,但都保持了較大的種植間距,也比較分散。
這片茶園的總體面積有5000多畝,海拔多在800~1157米之間,品種以野生清明古茶樹為主,另有詔安單叢2000多株,八仙茶百來畝。而這里的古茶樹普遍都有6、7米高,而且很多露在面上的根徑十幾公分,土層下的直徑則粗至七八十公分,樹齡之大,難以估算。如今山上正在籌建古茶樹的研究所。
這些古茶樹生長的生態(tài)林山高霧重,土地肥沃且腐殖質厚,土壤多為百年分化而成的礫壤,植物共生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保持良好,形成高低錯落的完美生態(tài)圈,是得天獨厚的茶樹生長地。
致富路上茶香飄
詔安縣公田村的茶園生于海拔900米以上起伏的山丘,裸露的土地上布滿碎爛的細石,正所謂“上者生爛石”,一方水土養(yǎng)一方茶,別的茶葉在此生存不下,卻成就了八仙茶的美名。
站在茶園里便能感覺到吹來的風中滿是“山頭氣”,山愈高,空氣就愈稀薄,氣壓也就愈低。茶樹在這樣的特定環(huán)境里生活,茶葉的蒸騰作用相應地加快了,為了減少芽葉的蒸騰,芽葉本身不得不形成一種抵抗素,來抑止水分的過分蒸騰,這就是茶葉中寶貴的芳香油的由來。
今年10月,詔安縣迎來了2020年詔安八仙茶制作技能大賽。來自全縣茶葉主產地的9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制茶高手匯聚在官陂鎮(zhèn)公田村,切磋制茶技藝。沉寂的山村又因做茶熱鬧起來。比賽連著兩個日夜,忙碌了通宵的做茶師傅,也依然精神頭十足,全神貫注在完成八仙茶制茶的“比武”步驟。
雖然是制茶比賽,但茶師們平時更像朋友,不時也會交流技術、互相學習,這或許就是比賽的意義——進一步推動廣大制茶師傅掀起學技術,提高詔安八仙茶整體制作水平,促進詔安茶產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,為全縣脫貧攻堅,增加茶農收入做出更大的貢獻。
因為山高路遠,曾經公田村的八仙茶也沉寂了一段時間。如今隨著政府的重視和市場需求的增大,茶成為當地山區(qū)精準扶貧的重要產業(yè)。
困難戶被雇傭制茶廠務工,收入有了保障;貧困茶農在政府、專家指導下增強了茶園種植管理,增強了他們自強自立的決心,也紛紛增加了收入。茶產品主要銷往廣東潮汕、廣州、海陸豐、深圳、梅州等地區(qū),本省輸送至福州、廈門、漳州,少部分銷往北京、上海等地,有效的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致富。
為推進八仙茶產業(yè)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促進八仙茶標準化、規(guī)?;?、產業(yè)化和信息化發(fā)展,詔安縣政府每年還安排農業(yè)發(fā)展專項資金1000萬元,從新茶園建設、現代茶園建設、茶葉初制加工清潔化改造、更新茶葉加工設備到茶葉品牌營銷建設,一條龍扶持八仙茶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。
來源:茶道傳媒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